美国OpenAI公司的华人科学家陈博远,在不到四年时间里拿下MIT博士学位,随后加入GPT图像生成和Sora视频团队,主攻被称为“世界模型”的前沿方向。
这位你可能还没听说过的华裔顶尖科学家,正在用他的方式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进程。
陈博远的经历读起来有点像“AI爽文”。高中参加夏令营时,他连Python都还不太会,却偶然结识了谷歌DeepMind的Fei Xia博士。这次会面成了他走进AI领域的起点。本科进入伯克利后,他师从机器人大牛Pieter Abbeel,主修计算机和数学,还辅修了一年哲学。
这种文理交叉的背景,在技术圈并不多见。但他并不满足于纯理论。读书期间,他还创办了一家机器人教育公司,自己搞软硬件开发,这段创业经历为他后来的工业界研究打下坚实基础。
但科研之路从不是一帆风顺。在MIT读博第一年,他一篇论文都没发表出来,一度陷入低谷。转折点出现在与Fei Xia的再次合作——他们共同完成了NLMap和SpatialVLM等研究,这些成果最终被应用于谷歌Gemini等实际系统中。
如今,陈博远已成为OpenAI的核心研究人员,同时参与GPT图像生成和Sora视频团队的工作。
这意味着他手握AI视觉领域的两大关键技术,直接参与塑造人工智能的未来。他在博客中明确表示:“具身智能是下一个百年最令人兴奋的技术”,但他也强调科研不能急功近利,反对靠网红视频博眼球的做法。他选择“用一生做一件事”的专注,在当今浮躁的科技圈显得格外珍贵。
令人唏嘘的是,一批在国际前沿项目中承担关键角色的华人科学家,他们往往在国内完成基础教育,却在海外实现科研突破,最终为国际巨头“扛大旗”。
所以从陈博远的经历,我们可以看到几个关键启示:
为何如此多顶尖华人科学家,最终在海外才获得突破的舞台;学术研究与工业应用的结合越来越紧密;华人科学家正在全球AI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。
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