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00后”五人团队、8个月、0手绘、0三维、0渲染,却交出36集长篇水墨国风动画——2025年8月23日上线当天,《有山灵》便冲上B站国创区热搜第一,抖音主话题播放量破3.2亿。评论区里,网友一边刷“这才是中国妖怪的正确打开方式”,一边追问“真是AI做的?水墨晕染居然会动!”当技术狂欢逐渐退烧,我们才发现:这部看似“轻量级”的短剧,其实甩出了国产动画的三道必答题——AI只能做短视频吗?《山海经》只能做视觉奇观吗?Z世代还会为传统美学买单吗?《有山灵》用一条“鼠妖升职记”给出了答案。
即映电影票
一、五人“小作坊”,如何撬动36集长篇?
与光同尘杭州办公室只有120平米,核心成员平均年龄24岁。他们没招原画师、没租渲染农场,而是把即梦AI大模型拆成七个小模型:角色一致性模型、场景风格锁模型、动作蒙太奇模型、水墨笔触再生模型……像搭乐高一样拼出全流程管线。
1. 资产裂变:先让模型吃掉2000张《山海经》明清插画+800张当代水墨,生成“基础基因库”;再用关键词组合,8小时就能裂变出4800张“可商用”角色三视图,传统流程至少需要30位原画师干4个月。
2. 动态分镜:把剧本拆成“情绪颗粒度”,AI根据情绪曲线自动推荐镜头运动——鼠老大被猫掌教“职场PUA”那场戏,模型一口气给出12组推拉摇移方案,剪辑师只需选“最带感”的一条,渲染零等待。
3. 声音也AI:配音演员只录10句情绪标杆,模型便推演出全剧声线,连“鼠老大哭到打嗝”都能自动合成,节省90%录音棚时间。
“我们不是让AI替人,而是让AI把人从重复劳动里拎出来,去干更高级的决策。”00后导演颜嘉仁说。
有山灵
二、一只“毒免疫”鼠妖,如何照见Z世代职场?
《有山灵》表面是志怪冒险,内核却是“社畜成长”。主角鼠老大因“百毒不侵”被药庐收编,任务是集齐五味药引。一路打怪升级,它遇到的是——
KPI狂魔猫掌教:天天画大饼,“干完这票就升你做药庐合伙人”;
内卷同事熊教头:白天抢功劳,晚上偷偷练功;
职场老油条狐掌柜:把“背锅”写成SOP,还顺带推销理财……
每味药引都是一次“毒打”:贪婪、嫉妒、懒惰、傲慢、执念。鼠老大靠“毒免疫”过关,却也在问自己:“不染毒,是不是也尝不到人间滋味?”当它在蓬莱洲把最后一味“执念”喂给对手,自己跌入海底,观众弹幕刷屏——“这哪是鼠,这不就是我?”
《山海经》里原本没有“鼠妖”,编剧庞佳却把《硕鼠》与《西山经》的“耳鼠”嫁接,再让AI生成“低饱和鼠灰+飞耳+铜钱尾”的形象,既有古籍影子,又有萌感记忆点。猫掌教原型则来自《中山经》“孟槐”,AI把“赤豹纹+书卷气”揉进一张圆脸,一出场就让网友做表情包:“今天的KPI,你完成了吗?”
有山灵
三、水墨+非遗,AI如何画出“呼吸感”?
低饱和、飞白、晕染——《有山灵》把“水墨”写进DNA,却最怕“动起来像塑料”。团队把非遗“全形拓”请进流程:先用拓包蘸墨,在宣纸上拓出真实岩纹,再扫描成8K贴图,喂给AI做“笔刷噪点”。于是观众看到——
药庐的瓦当:每一片都带拓印崩边,像能从屏幕里摸出凹凸;
龙骨荒原:拓印把骨缝里的风蚀痕迹放大,AI再生成“风卷骨屑”粒子,苍凉感拉满;
妖市灯笼:拓印+AI让灯笼纸的纤维随角色呼吸忽明忽暗,网友弹幕:“第一次觉得2D比3D还真!”
更极致的是“打斗 ink break”——角色出招瞬间,AI自动插入3帧水墨炸开,像书法里的“飞白”,既藏住动作跳帧,又把中国“留白”美学打进少年记忆。
有山灵
四、AI也有“文化体温”:当技术学会“敬鬼神”
AI常被诟病“没有灵魂”,《有山灵》却让技术“敬鬼神”。
1. 训练前先“祭数据”:团队把采集到的《山海经》古图全部标注出处,模型每生成一张新图,自动回写“灵感来源”进元数据,相当于给古人“署名”。
2. 角色“人格区块链”:每只妖的设定、台词、情绪变化全部上链,AI再生成新剧情时,必须调用链上“人格包”,避免“人设崩塌”。
3. 观众共创“续命”:第36集结尾鼠老大生死未卜,B站上线“AI续写通道”,观众上传自己设计的“药引”关键词,模型实时生成番外短片,48小时收到2.3万条二创,官方账号亲自点赞:“你的妖怪,你说了算。”
“技术不是冷冰冰的算力,它可以有敬畏、有伦理、有体温。”总策划李玮说。
五、行业震荡:动画人的“饭碗”被砸了吗?
《有山灵》上线第三天,某上市动画公司股价跌5%,投资者互动平台有人问:“五人就能做长番,公司几百人怎么办?”导演颜嘉仁回应:“AI干掉的不是岗位,是‘流水线’。原来100人里80人画中间帧,现在80人做审美决策、文化考据、情绪设计——人才结构升级了。”
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已把《有山灵》写进“AI叙事”课程案例,下学期新增“Prompt美学”专业方向,首批30个名额秒光。
更深远的影响在“出海”。8月30日,即梦AI与法国VR发行商签订协议,《有山灵》将转制8K VR版登陆欧洲艺术节,预售票1小时售罄。外国观众不需要懂中文,只要看水墨晕染,就能感知“东方神秘主义”。这是第一次,中国动画用AI把“文化翻译”成本降到几乎为零。
六、未完待续:鼠老大的下一味“药引”是什么?
官方彩蛋透露,第二季《有山灵·海外经》已启动,AI模型正学习《山海经》海外三十六国,加上郑和航海图,要做“海上丝绸之路妖怪志”。网友呼声最高的角色是“利维坦VS鲲鹏”,模型已跑出测试帧——当耶路撒冷古卷里的海怪,遇见庄子的鲲鹏,水墨会给出怎样的答案?
或许,这才是《有山灵》留给行业的终极命题:当AI成为“造境者”,中国故事不再只是“讲给世界听”,而是让“世界一起讲”。
结语
从低饱和鼠灰到全形拓岩纹,从KPI猫掌教到区块链人格,五人团队用AI把《山海经》写成一封给Z世代的“职场生存指南”,也让世界第一次看见:中国动画的水墨晕染,可以在数字时代呼吸。技术狂奔,文化打底,当更多“有山灵”涌现,国产动画终将从“爆款制造机”升级为“东方叙事操作系统”。下一只鼠妖,也许就在你的Prompt里。
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