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的香港山顶,依旧是车水马龙,豪宅区外观风光不减,可就在这里,一笔堪称史上最惨的交易,成为金融圈和地产圈热议的焦点。
8月20日,歌赋山道15号以7.9亿港元成交,听上去还是天价,但一对比就知道多惨:2016年陈红天买进来花了21亿,这一卖,亏了13.1亿,跌幅62.4%,直接刷新香港住宅史上最大亏损纪录。
更扎眼的是,这栋豪宅原本是深圳狂人陈红天的“宝贝”,当年他还豪言“别人炒楼花,我买整栋楼”。没想到九年后,豪宅成了拖垮他名声的烫手山芋。
这下,香港地产圈都在问:这个敢怼王石、瞧不上李嘉诚的深圳富豪,到底怎么走到今天的?
01
陈红天1959年生在佛山南海,父亲是学校副校长,家境算体面。
17岁那会儿,他下乡插队,干的是最苦的农活,后来返城,凭着乒乓球特长,当过教练,还去中学教过书。
要说他人生的拐点,就是1984年辞掉铁饭碗,跑去深圳下海做服装外贸。
那时候,内地还清一色蓝布衣,港澳亲戚穿西装牛仔裤回乡探亲,差距一眼可见,陈红天瞅准商机,把布料缝成衣服出口,硬是干成了一笔大生意,掘到第一桶金。
90年代,他盯上了房地产,成立祥祺集团。
起初做小区住宅,后来越做越大,酒店、公寓、写字楼都涉足,深圳本地不少楼盘都有他的名字。
真正让他声名大噪的,是2015年之后那几笔大手笔,他先是豪掷3.87亿港元,买下被誉为“亚洲楼王”的傲璇(Opus Hong Kong)高层单位。
那可是盘踞半山、出自建筑大师之手的顶级豪宅,能挤进这里的业主,清一色是香港的顶流富豪。
紧接着,2016年他更是一掷千金,21亿港元拿下山顶歌赋山道15号的整块地皮,当时折合每平方呎22.74万港元,直接刷新全港纪录,震动整个地产圈。
还没等市场反应过来,他又在同年7月,以45亿港元收下红磡海滨的One HarbourGate东座整幢写字楼,并高调改名“祥祺中心”,宣布这里就是祥祺集团的香港总部。
更夸张的是2017年,他把手伸到海外市场,在伦敦金丝雀码头接连拿下两栋地标写字楼,一时间被港媒形容为扫楼狂魔。
短短三年,陈红天几乎年年都有大动作,不是豪宅就是地标,也正因此,他被媒体封为“深圳超级富豪”,一度成为地产圈最炙手可热的名字。
当时他的身家高达350亿,手里握着12栋摩天大楼,年收租金几十亿。他最经典的那句话就是:“别人炒楼花,我买整栋楼。”
这句话,一度被看作一位深圳富豪的豪言壮语。
02
光有钱还不够,他还有一个响亮身份,“同心俱乐部”创始人。
这是深圳最神秘的富豪组织,马化腾、王传福、王卫都在名单里,成员控制的上市公司上百家,资产总额上万亿。
有了这个圈子,他不仅是买楼狂魔,更成了话事人。
正因为如此,陈红天在公开场合说话也越来越有底气。
2016年“宝万之争”闹得满城风雨时,王石公开抵制姚振华的野蛮人收购。
别人都保持沉默,陈红天却直接下场,写了一篇《谁是野蛮人?》,公开为姚振华站台,言辞犀利,直怼王石。
在当时的地产圈,这是少见的硬刚,一时让陈红天名声大噪。
到了2022年,他在一次大湾区青年颁奖礼上又甩出惊人之语:“李嘉诚也没多厉害,长和系市值不到2000亿,在我们身边算不了什么。”
这句话一经传出,立刻在网上炸开了锅,有人觉得他狂妄自大,不知天高地厚;也有人说,他说出了部分内地地产大佬心里的真实想法。
无论是怒怼王石,还是贬低李嘉诚,都让陈红天的“狂人”人设彻底立住。
那几年,他在地产圈不仅是买下整栋楼的大佬,更是敢说敢怼的深圳地产第一狂人。
03
陈红天的致富模式,其实就是靠杠杆:贷款买大楼,租金还利息,等升值再卖出。
在低利率年代,他吃尽红利,可从2019年开始,形势急转直下:英国脱欧、加息潮来了,租金不涨反跌,利息却越滚越多。
在香港,陈红天的资产接连“爆雷”。
他曾引以为傲的“亚洲楼王”傲璇,被银行接管后以折价出售,最终打了个六折;
红磡的“祥祺中心”,2016年买入价高达45亿港元,结果撑不过资金链危机,2024年被香港都会大学以26.5亿接手,账面亏掉近20亿;
至于山顶的歌赋山道15号,更是拖了两年才卖出,最后成交价7.9亿,比当年买入价少了13.1亿,直接刷新香港住宅市场的“最惨纪录”。
把视线拉到伦敦,他的两笔“英伦扫楼”,加拿大广场20号和丘吉尔广场5号,同样没能幸免。因为还不上贷款,这两栋地标大厦先后被银行委托出售,陈红天雄心勃勃的海外版图,就这样被切割清仓。
而在内地,他参股多年的华南城也迎来大结局,2025年,因债务高达609亿港元被法院下令清盘。
04
有人疑惑:陈红天不是有同心俱乐部吗?朋友遍布深圳顶级富豪圈,怎么没人拉他一把?
朋友圈能帮你做生意、搭人脉,但没法替你还债,尤其在地产寒冬,大家自己都焦头烂额,谁敢接你的烫手山芋?
结果是,陈红天多次向俱乐部成员求助,最后还是孤立无援,豪宅、地标一个接一个被银行接管,人脉光环彻底失效。
从豪华朋友圈撑腰到孤家寡人,不过短短几年。
其实陈红天的故事也不是个例,
高银集团老板潘苏通,2015年身家122亿美元,曾与李嘉诚并肩,结果117大厦烂尾,资金链断裂,豪宅、写字楼被接管,最终破产。
美亚磁带创始人陈秉志,风光一时无两,但产业衰退,融资断裂,几十年的老宅也被银行收走。
换句话说,他们赢在风口,败在杠杆。
曾经的陈红天,手握12栋摩天大楼,敢在公众场合放狠话,敢和顶级富豪叫板。
如今,他成了香港住宅史上最大的亏损业主。
山顶的风依旧吹着,豪宅的主人却换了一批又一批。地产黄金年代的打法彻底失效。
陈红天的落幕,不只是一个人败下阵来,而是一个地产时代的终结。
图片来源于网络,侵权请联系删除
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